“竹棚在中国已有悠久历史,相传在五千多年前,有巢氏便是用竹棚建筑间”树屋“,可说是搭棚行业的始创人。九十年代前, 。竹棚已被广泛应用于楼宇的建设,翻新和修理上,它是一个临时的工作平台,亦是给工人高空工作的地方一些传统节日,乡村居民都爱以竹来搭建戏棚来庆祝;英国的万国博览会亦曾聘请香港的搭棚工人到英国工作,成为一时佳话。虽然政府近年开始以金属架进行土木工程,不过竹棚的应用仍占百分之九十五,是常用的建筑方法。
香港常见的棚架分三类,类是悬空棚和吊棚,多用作修理外墙排水管;第二类是斜坡棚架,斜坡棚架有两种,一种是山棚或排棚,工人通常会用双行竹棚或单行竹棚完成工程,用作斜坡上的出入口,而另一种是用冷木杉柱作稳定平台位置;第三类是拆卸建筑物用的棚架,拆卸某部份的建筑物时,通常棚架外围会围上帆布,防止尘埃碎片四周散落,不过当帆布的负荷太重,可能会坠下,所以好的方法是完成一部份的工程后,逐步将帆布移去。
搭棚的好处可以用“多,快,好,省”四字概括。竹的成本十分便宜,根据一九九八年的资料显示,一条长六米的竹平均售价是港币十元,但同样长度的铝合金条要港币七百五十元,钢管为港币八十元,商人为了节省成本,当然会采用竹棚。此外,竹棚的柔韧性适合在任何工程上使用,工人可以将竹更改或切割成需要的长度和形状,当然此项工作必须由合资格的搭棚工人来做,若由不合资格的工人胡乱修改,令棚架结构发生问题,可以导致灾难性的后果。还有,其他类型的棚架通常要花上多月的时间才能把它直立起来,然而搭建和拆卸一个竹棚架所需的时间则较短。
搭棚业在二,三十年前非常兴盛,当时建筑业正值发展阶段,很多工人从事搭棚工作。六,七十年代的工资是以日薪港币五十元一天计算的,如果工人在一个月内开工二十五天,他的薪金就有港币一千二百五十元,当时文员的月薪只有港币六百元,相比起来,搭棚的收入已经相当不俗。
踏入九十年代,搭棚工人的工资变成以“工”计算,一工的工作时数为八小时,每工有八百元,超时工作的话,算两小时为一工。工人同样一个月工作二十五天,该月便会赚到二万元。不过现时开工不足的情况颇为严重,而且搭棚体力消耗很大,危险性又高,新入行的人数已大不如前。
入行主要是靠同乡或朋友介绍,如果没有介绍是很难入行的。那时没有正式的培训机构,入行就要拜师学艺,一般需学师三年,边学边做,师父会包食宿。学师期间十分辛苦,除了到地盘工作,回家后要帮师父和他的家人洗衣服,做家务,每逢初一和十五,徒弟又要早起煮粥。不过,有些师父每天都会给徒弟少许金钱作零用。
徒弟在地盘只负责简单的工作,如搬运材料。以前没有货车作运输工具,搭棚工人就更加辛苦,每人要托五枝竹徒步前往工作的地方,体质瘦弱一点也未必应付得来。自从一九七五年建造业训练局成立后,这种“师徒制”的训练方法已慢慢被取代,训练局为建造业培训所需的技工,并为业内的工人提供有关实用技巧,管理和建筑安全的持续训练。
行业标签:
搭棚网商汇-中国免费发布信息平台、优秀B2B电子商务网站,汇集海量免费企业黄页信息、供求信息,企业可以免费发布信息、免费发布供求信息、免费发布求购信息。网商汇免费发布信息网是帮助企业网络销售产品、免费发布信息、免费刊登黄页、免费网站推广的首选免费信息发布平台,而且各地区有分站,推荐北京免费发布信息、上海免费发布信息、广州免费发布信息。